2017年9月23日

何華真 中環醫企

家族財富梳到尾

佐治盧卡斯靠「星戰」系列發大達,人盡皆知,但佐治的一個小發達THX的故事,就不一定為普羅所知。話說星戰拍竣,佐治走入戲院,發覺聲放完全是兩回事,於是祭起小宇宙,推動開發THX系統,究竟THX是什麼?很多自認勁的環繞發燒友,兜圈半天,仍說不出個概況,查實THX跟杜比是兩碼事,是個Post Processing System後置處理系統(跟後級/功效全無關係),將聲效還原至director's intent導演心目中的聲音。

Post Processing才算策略

今天為什麼要說Post Processing,因為Post Processing不單只使用在聲效和工業製造,知識都可以作處理,尤其當那些窩囊廢MBA大大聲說strategy戰略時。Strategy就是將林林總總作戰方案Post Processing到尾,Post到無可再Post的成果,而其中一個最乏Post Processing的知識領域,就是敝所努力了30年的傳承/家族諮詢。

最近本報先後刊登過兩篇文章,筆者會用Post Processing手法,去推進這兩篇,首先是瑞銀與Campden Wealth的研究,刊登在本報2017年9月12日。劈頭就是全球高淨值家族的投資組合增值近7%,較2015增值0.3%大幅上揚,其中近半資產投入股票及私募股權的北美洲家族辦公室回報最強,達7.7%,香港則瞠乎其後,只有5.9%回報,另竟然持現金比率達12.4%,房地產26%,股票持倉平均21%。

中港土豪腦大裝土

若要再進一步分析,(一)由於中港地產太好,華人已養成「頭大無腦,腦大裝土」的壞習慣,對於私募股權投資,一般大家長矇查查,對新經濟企業投資一竅不通,甚至連中港崇敬香港身份證老外盛智文,蘭桂坊之父,查實尚要重新教育;說什麼創新企業不應蝕得這麼兇。

若是企業方向認真正確,多兇都要蝕。試想想盛老一早當了Elon Musk所有公司的主席,Tesla出到世嗎?太古時代產品,12吋的Laser Disc,是靠先鋒Pioneer狠狠的蝕,蝕到夠錢造火箭上月球,才蝕了個明天出來,如果沒有Laser Disc,何來DVD、BLU-RAY、UHD4K BLU-RAY。

先有空間後有企業家

盛智文雖然是一位老外,只不過是另類地產佬,你可以美其名稱他為懂增值的零售業地產開發商,但骨子裏仍然老一派,反而李嘉誠是學習型企業家,由維港投資的豐收,證明他懂股權投資是什麼,其他如黃志祥之流,才趕尾班做白髮新郎哥去以色列玩科技。

一般老鬼,對科技自認不行,就開個「詐假意」的科技投資公司,或自稱什麼基金,家族辦公室去投資,叫兒女揸旗,雖然筆者在上半篇叫人狠狠的蝕,但蝕歸蝕,最後一定要有產品出售,有營收,再到賺。

如果一個粗二代,學不懂(一),頭一個銀元的生意是怎樣得來的?(二)要怎樣才搞到收支平衡?(三)何時可以資本化?是收支平衡前?還是收支平衡後?要拖到多後?即是簡單說,手板眼見的買賣都搞不定,就切勿學人玩資本/新經濟遊戲。

香港現在每個人都說彤叔的孫鄭志剛掂,鄭志剛怎樣鍛煉出來的,很多人忘記了。故事起點是新世界中心在蕭條時期沒有租客,佢搞一間無聊的新世界百貨出來,讓場面不致太空蕩冷清,志剛在沒期望下受命(不是臨危受命),有足夠時間將業務綉花般織起來,亦可循序漸進式累積經營知識。

後來市道復甦,香港新世界百貨這邊廂被業主(真正的亞爺)軟性趕走,那邊廂已成功進軍中國大陸,及後再IPO已經是很後期的事情。而筆者總體要說的,就是大承諮詢的ABCD資產概念(A)元祖業務:日久必縮;(B)地產投資及(C)證券保險投資:已漸次回報降低至萎縮。

而(D)直接投資:方興未艾,無論是新世界百貨的直營式投資或與北美式的真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,才是家族增富之道,但誰坐館當CIO首席投資長(筆者覺得譯作投資官是不恰當),是這個蛻變中的最大難關。

家族財富報告後續分析之一

作者為MASTERMIND大承諮詢有限公司CEO、教授

davidkho@mastermind.com.hk

WeChat ID : davidkho

Facebook : Scaling Academy壯大講堂

*可點撃圖片放大